北京
A F G H J L N Q S X Y Z
找医院 问医生
首页 鼻炎医院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

更新时间:2024-11-26 13:27:01 浏览次数:10
手机查看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称叫德国医院,二战胜利后改称市立北平医院。1949年4月,中央军委卫生部带领延安中央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管了当时的“市立北平医院”,并随着北京地名的变更改名为“北京医院”。岁月冲刷了过去的印记,却留存下北京医院的风格——含蓄内敛、朴实无华。“北京医院”这四字行草,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笔书写的,如今成为了这里的重要标志。北京医院继承了延安中央医院的重任和优秀传统,继续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继续肩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保健事业的重任。

  1964年对于北京医院来说,注定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北京医院对外开放,为广大普通百姓服务成为了北京医院新时代下肩负的又一个重要职责。

  如今,北京医院遵循“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全社会开放,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不仅是直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三级甲等医院,而且也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

  北京医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55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7788平方米,现有床位1328张,职工3310人,其中医生836人,护士1374人,医技人员316人,药师161人。具有正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研究员及相应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481人;博士418人、硕士496人,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8个,长期承担着中央领导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及15000余名司局级以上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和80余万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工作。同时,还接待大量京外各地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北京医院有承担多次国家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的医疗保健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曾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外国元首的医疗保健任务。

  为了更好服务于患者医疗需求,医院设立专项资金购置全球领先设备。医院目前拥有全球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系统、多台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可以静音、快速、清晰成像;拥有一台移动式3.0TMRI,满足特殊影像诊断任务需求;医院新购置一套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系统,配合现有MRI设备,不用手术即可精准治疗深部病灶。新购置顶级计算断层成像系统(CT),以革命性的新技术和均衡的高端性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佳的影像诊断资料。PET/CT中心设备领先,可为全身肿瘤筛查、复查提供巨大帮助。高端医用直线加速器,拥有众多先进放疗功能。医院目前拥有医疗设备总值约2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有363台件。医院还将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医疗设备技术发展水平,及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不断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北京医院在老年病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方面成绩显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中医科、老年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药学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临床护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以老年病为重点的相关疾病的诊治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冠心病的内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老年痴呆、前列腺疾病、骨关节病、肺部感染、重症肌无力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成功地进行70岁以上高龄手术4600余例,其中最高手术年龄为104岁,冠心病介入治疗最高年龄为91岁,在高龄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京医院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证了干部医疗保健任务的完成,保证了医院的持续发展。在医院里,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名誉院长、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和老年病医学专家、名誉院长钱贻简教授,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名家,他们牢记使命,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甘心从事着平凡而又神圣的保健事业;还有以神经内科学专家王新德教授、口腔医学专家韩宗琦教授、放射科专家李果珍教授、神经内科专家蒋景文、许贤豪教授、核医学科专家屈婉莹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创造了无数救死扶伤和悬壶济世的传说;在筑梦新征程、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更有像泌尿外科专家王建业教授、心血管内科专家杨杰孚教授、放射科专家陈敏教授、眼科专家戴虹教授、康复医学科专家顾新教授、神经外科专家王大明教授等一批中青年医学骨干,在前辈的影响下奋力拼搏,健康成长,形成了阶梯式骨干团队的核心医疗力量。

  北京医院在护理工作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的领航地位,这里走出了林菊英、曾熙媛两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并积淀出了深厚的“仁爱为本、慎独为魂”的护理理念。在我院不断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护理工作始终在医疗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我院的保健护理工作已形成了耐心、细致、周到、热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医院对社会开放扩大规模以后,为培养符合我院要求的后备护理人才,于1970年成立了北京医院护校,先后培养了多批优秀护理骨干。1981年,经卫生部批准,我院恢复护理部,林菊英、曾熙媛、蔡中艳、孙红、孙超先后担任护理部负责人,谱写了护理工作的新篇章。2010年起,作为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单位,我院护理部响应卫生部号召,在全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1年我院临床护理专业获得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涵、实施科学管理、帮扶基层医院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了专科水平和竞争力。2017年起,护理部提出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搭建“STUDY”体系的战略目标,围绕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标准管理、专科护理和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我院临床护理通过验收,被正式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当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北京市卫计委、各级学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3项。目前,我院拥有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ICU、手术室、肿瘤、PICC、急诊、老年、伤口造口)、北京护理学会(血液净化、静脉治疗、ICU、手术室、急诊、造口、老年)共15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多家机构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学校实践基地,每年为国家培养近300名专科护士。

  多年来,医院以优质的医疗水平与服务,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综合医院。全院每个科室都以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重点,建设起一批优良的老年病治疗与研究团队。

  2015年3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医院设置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成立,将使老年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与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融为一体。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建设发展坚持高点定位和国际视野,积极开展我国老年相关疾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高水平诊疗技术;开展高层次老年医学人才教学培养,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全国老年医学临床转化研究,针对老年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组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及时将国内外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并进行有效推广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未来将是融医疗、护理、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及政策制定的“七位一体”功能的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核心机构。

  2016年7月,北京医院获批成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继2015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功落户北京医院之后的又一支临床研究领域的国家队。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采用“三级平台网络”构架,以北京医院为中心单位,与62家单位形成协同研究网络,其中包括21家协同创新核心单位和41家协同创新合作单位,覆盖全国范围内老年医学的优势专科,从而形成覆盖面广、临床资源丰富、管理规范、稳定可靠的临床研究网络。

  国家老年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都将以北京医院为依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科技部的指导下,以老年医学为研究特色,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疾病与功能维护问题,统筹我国老年学科的临床资源,与老年病学领域具有显著学术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医院形成广泛合作,共同推进我国老龄健康建设工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益支撑。

  2019年7月19日,我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医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积极为国家、社会和医院培养医、护、技人才。作为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承担着医学本科生临床课全程教学任务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各类在校学生近300人;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有18个专业基地承担住院医师培训任务,住培结业统一考核成绩优异;老年医学、心内、呼吸、普外为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承担专科医师培训任务;积极举办具有医院专业特色和高新技术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培训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18年,已经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工作中,我院逐步形成了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科研特色与优势。2019年2月,北京医院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老年医学领域又一国家级研究基地正式成立。作为国家老年医学“双中心”及“双主委”所在单位,多次受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制定老年医学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文件。目前,医院基于现有的省部级及以上7个医学研究平台,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以来,共获得院外科研课题70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逾4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发表科研论文数量逐年攀升,高影响力论文逐年增加,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搭建院校间及院内科研合作平台,成立青年学术联盟,制定科研奖励和成果转化政策,设置北京医院重大科研贡献奖和院级科研成果奖,组织系列科研人才培训工作,最大程度支持和激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

  近年来,医院数百次向对口支援单位派遣专家执行会诊、手术及常规支援任务,免费接收基层医务人员来院进修或访问,无偿捐助数百万元的诊疗家具、设备及药品,惠及新疆、宁夏、青海、湖北、甘肃、江西等地。同时,还推出医联体项目,和北京六家医院实行双向转诊,为患者便利就医打通了通道。

  主办医学专业期刊5种,其中《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为国家统计源期刊。2018年创办英文刊老年医学杂志《AgingMedicine》,该杂志也是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面向国内外的唯一的一本英文国际刊物。

  北京医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的完成。历经两代党务工作者的统筹谋划和坚守耕耘,2015年实现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三项荣誉的“大满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跻身“国家队”行列。

  此外,我院竭力打造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目前,医院有600多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和国内先进的洗衣中心以及水、电、气供应系统,并设有消防中心和安全监控系统。同时,近几年也逐步对门诊、急诊、病房进行改造,为病人的就医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医院一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茁壮成长。自1949年以来,北京医院始终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在党中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北京医院医务人员发挥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坚持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几代北京医院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已发展成为组织完备、人才荟萃、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和作风过硬的中央干部医疗保健基地,为干部医疗保健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医院亲笔题写院名;周恩来总理曾殷殷嘱托:“一定要办好北京医院”;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为医院题词“优质服务、精益求精”和“前进中的北京医院”;2004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医疗一线,慰问值班的医护人员。2005年,“庆祝北京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出席庆祝大会,向北京医院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并为获奖人员颁发荣誉证书。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主任王刚同志出席大会并讲话。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鞭策,鼓舞着北京医院一代又一代医护人员。

  “永恒的希望,永恒的爱心”是贯穿北京医院发展进步的主旋律。115年风雨兼程,北京医院一次次帮助人们实现着健康的梦想。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医院人执著求索,铸就医魂——一个艰苦奋斗、无限忠诚、默默奉献和只争朝夕的魂魄。每一个时期,每一代人都肩负责任、秉承理想,为百年的历史画卷挥洒最美的色彩。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医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确把握医院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职能,创新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体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北京医院发展成为一所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和中央干部保健基地,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医院
三甲
010-65282171
北京北京东城区
耳鼻喉科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称叫德国医院,二战胜利后改称市立北平医院。1949年4月,中央军委卫生部带领延安中央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管了当时的“市立北平医院”,并随着北京地名的变更改名为“北京医院”。岁月冲刷了过去的印记,却留存下北京医院的风格——含蓄内敛、朴实无华。“北京医院”这四字行草,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笔书写的,如今成为了这里的重要标志。北京医院继承了延安中央医院的重任和优秀传统,继续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继续肩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保健事业的重任。

  1964年对于北京医院来说,注定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北京医院对外开放,为广大普通百姓服务成为了北京医院新时代下肩负的又一个重要职责。

  如今,北京医院遵循“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全社会开放,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不仅是直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三级甲等医院,而且也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

  北京医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55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7788平方米,现有床位1328张,职工3310人,其中医生836人,护士1374人,医技人员316人,药师161人。具有正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研究员及相应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481人;博士418人、硕士496人,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8个,长期承担着中央领导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及15000余名司局级以上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和80余万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工作。同时,还接待大量京外各地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北京医院有承担多次国家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的医疗保健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曾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外国元首的医疗保健任务。

  为了更好服务于患者医疗需求,医院设立专项资金购置全球领先设备。医院目前拥有全球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系统、多台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可以静音、快速、清晰成像;拥有一台移动式3.0TMRI,满足特殊影像诊断任务需求;医院新购置一套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治疗系统,配合现有MRI设备,不用手术即可精准治疗深部病灶。新购置顶级计算断层成像系统(CT),以革命性的新技术和均衡的高端性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佳的影像诊断资料。PET/CT中心设备领先,可为全身肿瘤筛查、复查提供巨大帮助。高端医用直线加速器,拥有众多先进放疗功能。医院目前拥有医疗设备总值约2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有363台件。医院还将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医疗设备技术发展水平,及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不断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北京医院在老年病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方面成绩显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中医科、老年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药学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临床护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以老年病为重点的相关疾病的诊治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冠心病的内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老年痴呆、前列腺疾病、骨关节病、肺部感染、重症肌无力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成功地进行70岁以上高龄手术4600余例,其中最高手术年龄为104岁,冠心病介入治疗最高年龄为91岁,在高龄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京医院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证了干部医疗保健任务的完成,保证了医院的持续发展。在医院里,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名誉院长、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和老年病医学专家、名誉院长钱贻简教授,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名家,他们牢记使命,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甘心从事着平凡而又神圣的保健事业;还有以神经内科学专家王新德教授、口腔医学专家韩宗琦教授、放射科专家李果珍教授、神经内科专家蒋景文、许贤豪教授、核医学科专家屈婉莹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创造了无数救死扶伤和悬壶济世的传说;在筑梦新征程、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更有像泌尿外科专家王建业教授、心血管内科专家杨杰孚教授、放射科专家陈敏教授、眼科专家戴虹教授、康复医学科专家顾新教授、神经外科专家王大明教授等一批中青年医学骨干,在前辈的影响下奋力拼搏,健康成长,形成了阶梯式骨干团队的核心医疗力量。

  北京医院在护理工作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的领航地位,这里走出了林菊英、曾熙媛两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并积淀出了深厚的“仁爱为本、慎独为魂”的护理理念。在我院不断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护理工作始终在医疗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我院的保健护理工作已形成了耐心、细致、周到、热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医院对社会开放扩大规模以后,为培养符合我院要求的后备护理人才,于1970年成立了北京医院护校,先后培养了多批优秀护理骨干。1981年,经卫生部批准,我院恢复护理部,林菊英、曾熙媛、蔡中艳、孙红、孙超先后担任护理部负责人,谱写了护理工作的新篇章。2010年起,作为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单位,我院护理部响应卫生部号召,在全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1年我院临床护理专业获得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涵、实施科学管理、帮扶基层医院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了专科水平和竞争力。2017年起,护理部提出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搭建“STUDY”体系的战略目标,围绕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标准管理、专科护理和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我院临床护理通过验收,被正式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当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北京市卫计委、各级学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3项。目前,我院拥有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ICU、手术室、肿瘤、PICC、急诊、老年、伤口造口)、北京护理学会(血液净化、静脉治疗、ICU、手术室、急诊、造口、老年)共15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多家机构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学校实践基地,每年为国家培养近300名专科护士。

  多年来,医院以优质的医疗水平与服务,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综合医院。全院每个科室都以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重点,建设起一批优良的老年病治疗与研究团队。

  2015年3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医院设置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成立,将使老年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与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融为一体。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建设发展坚持高点定位和国际视野,积极开展我国老年相关疾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高水平诊疗技术;开展高层次老年医学人才教学培养,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全国老年医学临床转化研究,针对老年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组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及时将国内外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并进行有效推广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未来将是融医疗、护理、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及政策制定的“七位一体”功能的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核心机构。

  2016年7月,北京医院获批成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继2015年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功落户北京医院之后的又一支临床研究领域的国家队。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采用“三级平台网络”构架,以北京医院为中心单位,与62家单位形成协同研究网络,其中包括21家协同创新核心单位和41家协同创新合作单位,覆盖全国范围内老年医学的优势专科,从而形成覆盖面广、临床资源丰富、管理规范、稳定可靠的临床研究网络。

  国家老年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都将以北京医院为依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科技部的指导下,以老年医学为研究特色,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疾病与功能维护问题,统筹我国老年学科的临床资源,与老年病学领域具有显著学术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医院形成广泛合作,共同推进我国老龄健康建设工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益支撑。

  2019年7月19日,我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医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积极为国家、社会和医院培养医、护、技人才。作为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承担着医学本科生临床课全程教学任务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各类在校学生近300人;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有18个专业基地承担住院医师培训任务,住培结业统一考核成绩优异;老年医学、心内、呼吸、普外为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承担专科医师培训任务;积极举办具有医院专业特色和高新技术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培训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18年,已经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工作中,我院逐步形成了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科研特色与优势。2019年2月,北京医院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老年医学领域又一国家级研究基地正式成立。作为国家老年医学“双中心”及“双主委”所在单位,多次受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制定老年医学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文件。目前,医院基于现有的省部级及以上7个医学研究平台,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以来,共获得院外科研课题70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逾4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发表科研论文数量逐年攀升,高影响力论文逐年增加,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搭建院校间及院内科研合作平台,成立青年学术联盟,制定科研奖励和成果转化政策,设置北京医院重大科研贡献奖和院级科研成果奖,组织系列科研人才培训工作,最大程度支持和激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

  近年来,医院数百次向对口支援单位派遣专家执行会诊、手术及常规支援任务,免费接收基层医务人员来院进修或访问,无偿捐助数百万元的诊疗家具、设备及药品,惠及新疆、宁夏、青海、湖北、甘肃、江西等地。同时,还推出医联体项目,和北京六家医院实行双向转诊,为患者便利就医打通了通道。

  主办医学专业期刊5种,其中《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为国家统计源期刊。2018年创办英文刊老年医学杂志《AgingMedicine》,该杂志也是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面向国内外的唯一的一本英文国际刊物。

  北京医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的完成。历经两代党务工作者的统筹谋划和坚守耕耘,2015年实现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三项荣誉的“大满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跻身“国家队”行列。

  此外,我院竭力打造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目前,医院有600多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和国内先进的洗衣中心以及水、电、气供应系统,并设有消防中心和安全监控系统。同时,近几年也逐步对门诊、急诊、病房进行改造,为病人的就医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医院一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茁壮成长。自1949年以来,北京医院始终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在党中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北京医院医务人员发挥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坚持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几代北京医院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已发展成为组织完备、人才荟萃、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和作风过硬的中央干部医疗保健基地,为干部医疗保健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医院亲笔题写院名;周恩来总理曾殷殷嘱托:“一定要办好北京医院”;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为医院题词“优质服务、精益求精”和“前进中的北京医院”;2004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医疗一线,慰问值班的医护人员。2005年,“庆祝北京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出席庆祝大会,向北京医院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并为获奖人员颁发荣誉证书。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主任王刚同志出席大会并讲话。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鞭策,鼓舞着北京医院一代又一代医护人员。

  “永恒的希望,永恒的爱心”是贯穿北京医院发展进步的主旋律。115年风雨兼程,北京医院一次次帮助人们实现着健康的梦想。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医院人执著求索,铸就医魂——一个艰苦奋斗、无限忠诚、默默奉献和只争朝夕的魂魄。每一个时期,每一代人都肩负责任、秉承理想,为百年的历史画卷挥洒最美的色彩。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医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确把握医院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职能,创新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体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北京医院发展成为一所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和中央干部保健基地,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早在解放前已独立建科,近一个世纪来,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耳鼻咽喉科学人才。我国耳鼻咽喉科学著名的专家如张庆松、左克明、王一、魏殿纯、朱树椿、王淑云和黄魏宁等教授都曾先后在我科工作。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目前共有医生16名,护士11名,技术人研究人员5名,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博导1名,硕导2名。医生团队中博士学历11人,硕士学历4人。分设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学组。另设有眩晕诊疗中心、助听器中心、临床听力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显微外科解剖及技术实验室及临床药物实验基地。耳科学组全面开展了耳显微外科学、耳神经外科学(前庭方面)、侧颅底外科、耳整形和临床听力学等工作,开展了中耳听力重建手术、镫骨手术、人工耳蜗及各种人工听觉植入术、侧颅底手术、颞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及各种耳畸形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耳科学组成立了国内首家眩晕疾病诊疗中心,拥有先进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设备,在内耳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以来通过举办各类耳科学习班,培训数千名全国各地的耳内科医生,推动了中国内耳病的规范诊治工作。目前已经诊治眩晕及耳聋患者数万人,尤其在治疗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治疗。鼻科学组广泛开展各类鼻科手术。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成功开展了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切除术,利用血管栓塞加局部栓塞术后鼻内镜下成功切除鼻咽巨大纤维血管瘤等高难度手术;开展了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将鼻内镜技术加以延伸,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完全不用鼻腔填塞,使患者术后零痛苦。咽喉头颈学组系统性地开展了头颈部恶性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咽喉气管食管疾病综合治疗。在OSAHS的上气道评估和外科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开展喉显微外科手术,尤其是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各种喉部良性肿瘤以及癌前期病变和各种喉部分切除术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喉的功能;头颈外科针对晚期肿瘤患者全面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全程化管理模式,根据国际治疗指南及最新研究结果,系统地为患者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靶向、免疫治疗,治疗涵盖最新抗肿瘤药物及已上市药物的前沿疗法。近年来,耳鼻咽喉科先后承担国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各项基金,发表论文约100篇,其中SCI论文多篇,编写出版多部耳鼻喉科专业著作。牵头制定了BPPV、梅尼埃病中国指南以及头脉冲实验专家共识。教学团队在北京大学八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医生教学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是第10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本科教材编写成员。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信念,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本着“忠于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成绩喜人,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声明:本网站登载内容出于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医生确认信息为准。我们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侵权联系QQ:4254001)
copyright © 2020-2024 好梦鼻炎网 https://www.ycjznk.com/ 青岛龙孕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