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A F G H J L N Q S X Y Z
找医院 问医生
首页 鼻炎医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更新时间:2024-11-25 22:27:02 浏览次数:15
手机查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遵义医科大学和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四川仅两家医院获此殊荣),2019年获2018年度“中国人文管理创新医院”奖;2018年获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2018年7月,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2020年,医院在第六季全国擂台赛(城市类)中荣获6个国家级奖项,其中1个全国最具价值案例奖、5个全国抗疫特别案例奖;2020年11月,医院获“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4月,医院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最新颁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医院入围“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

  一、发展历程

  医院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于1901年创办的圣修医院;1951年整体划转西南铁路工程局成为“基地医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移交成都市政府成为市属公立医院;2010年整建制划转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成立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百年名医院联谊会成员单位和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

  二、基本情况

  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管理,即院本部、铁二院分院和十陵校医院。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亩,编制床位520张,实际开放床位799张;外科综合大楼运行后开放床位数可达1460张;设业务科室42个;共有在岗职工15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10余人,硕博学历人员270余人,高校教师231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50余人。

  三、医疗技术

  紧跟现代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学科转变与升级。在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检验分子化、诊疗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以骨科医用机器人为代表的外科微创化,以肿瘤及心脏介入为代表的内科外科化,以临床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精准医疗为代表的检验分子化,以眩晕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多学科联合诊治为代表的诊疗一体化,以名老中医传承为代表的中医特色化诊疗模式。

  四、学科建设

  医院学科体系完善,技术力量较雄厚。医院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骨科质控中心、胸外科质控中心、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目前已获批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骨外科、泌尿外科、临床遗传学实验室),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5个(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医学检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专)科12个(骨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康复科、健康管理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形成了省、市级重点学科群和一批特色专科。

  五、人才培养

  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70余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余人。其中,医院首席专家、大外科主任兼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加大人才内培外引力度,启动实施青苗/培优/攀登人才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学历水平,制定《在职人员国内攻读更高学历学位管理规定(试行)》,加大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引进,已成功引进消化内科、检验科、妇产科、肿瘤科、超声医学科、中心实验室等科室负责人。对引进人才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医院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体系。

  六、科研教学

  近年来,科研氛围和科研意识逐步增强,科研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获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各类出版专著8部。发表科技论文3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7.604,累计影响因子370余分。组织鉴定科技成果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1项。获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1项。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技术推广,获批四川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为大学临床医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达教学相长,目前拥有高校教师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扩大临床医学本科招生规模,提升教学质量。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与上线率连续3年在学校排名第一,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项。

  七、医疗服务

  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理念,对医院门诊大楼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于2017年10月投入使用。新门诊按照专科特色统一规划,成立了眩晕联合门诊、国家标准化代谢管理中心,并将功能检查科室集中设置,门诊布局得到优化,诊室布局更加合理。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引进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终端近20台,实现办卡、费用查询、检验报告打印等多项功能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医院各功能科室间的物理距离。推行多种预约方式和缴费支付方式,缩短病人非诊疗环节等候时间。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增添多种便民服务设施,配置了休闲座椅、门诊咖啡屋、液晶显示屏,配备中央空调、健康宣教栏等设施,提供温馨、专业、人文服务。四是积极开展专病专科门诊,增开神经与发育行为门诊、妊娠合并症(远程)门诊、胸痛门诊及6个专科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静疗护理门诊、婴幼儿喂养与发育咨询门诊、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肺康复护理、糖尿病护理门诊)等,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病患。深化护理研究中心、护理技能与沟通中心、护理职业形象培训中心和后备护士长培养机制、护理导师培养机制、专科护士培养机制建设,制定《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等并落实;成功举办“提升护士人文修养,丰富优质护理内涵”等3项国家级护理继教项目。为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护理礼仪中心与7家医联体单位举办“内塑专业素质,外展职业形象”为主题的“护士职业形象展示赛”,充分体现了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团队的专业示范作用。创新设立“爱心照护志愿岗”,更人文的为门急诊病人提供导诊咨询、取药、护送检查、取送检验报告等服务,为住院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护等服务。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标准,按病种编写《患者随访工作手册》,建设“521”优质服务距离标准。

  八、健康列车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康”发展理念,响应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号召,针对西南山区铁路点多、线长、面广,沿线广大职工家属存在体检难、就医难,许多偏远站点的职工无法获得规范的健康保障的现实问题,与成都铁路局联合开行了全国首列“医疗列车”,打造移动三甲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医疗列车按照现代医学健康新概念的内涵,为铁路沿线职工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宣教、健康维护、门诊诊疗、医疗巡诊、应急救援和保障等专业服务,还可开展简易手术和远程会诊。2017年,国家卫健委领导来蓉调研,强调要发挥成都“一人一车”优秀典型影响力,大力宣传医疗列车;原四川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沈骥一行调研医疗列车,强调医疗列车要为建设“健康四川”做出更大贡献。2017年9月,医疗列车获全国36家之一、全省唯一“人文爱心科室”荣誉称号。2018年,医疗列车参加2018年度四川省卫生应急演练实训汇演,纳入了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2019年,医疗列车参加了由医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及综合保障演练;2020年,医疗列车更名为健康列车;2021年10月,健康列车参加2021年川渝卫生应急暨国防动员联合演练,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21年5月,开展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成昆行”为主题的“学党史、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康列车开到大凉山深处喜德县尼波镇,为约2000名彝族同胞提供健康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被CCTV-1《新闻联播》、CCTV-13《朝闻天下》、CCTV-1《晚间新闻》等央视媒体报道。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医院作为成都市市属唯一一家大学附属医院和成都市北部区域的医疗中心,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学科为龙头、医疗为核心、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动力、人文为精髓、服务为特色、创新为驱动,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附属医院而努力奋斗!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028-86437687
四川成都金牛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二段82号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遵义医科大学和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四川仅两家医院获此殊荣),2019年获2018年度“中国人文管理创新医院”奖;2018年获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2018年7月,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2020年,医院在第六季全国擂台赛(城市类)中荣获6个国家级奖项,其中1个全国最具价值案例奖、5个全国抗疫特别案例奖;2020年11月,医院获“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4月,医院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最新颁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医院入围“省会市属医院100强”榜单。

  一、发展历程

  医院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于1901年创办的圣修医院;1951年整体划转西南铁路工程局成为“基地医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移交成都市政府成为市属公立医院;2010年整建制划转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成立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百年名医院联谊会成员单位和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

  二、基本情况

  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管理,即院本部、铁二院分院和十陵校医院。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亩,编制床位520张,实际开放床位799张;外科综合大楼运行后开放床位数可达1460张;设业务科室42个;共有在岗职工15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10余人,硕博学历人员270余人,高校教师231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50余人。

  三、医疗技术

  紧跟现代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学科转变与升级。在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检验分子化、诊疗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以骨科医用机器人为代表的外科微创化,以肿瘤及心脏介入为代表的内科外科化,以临床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精准医疗为代表的检验分子化,以眩晕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多学科联合诊治为代表的诊疗一体化,以名老中医传承为代表的中医特色化诊疗模式。

  四、学科建设

  医院学科体系完善,技术力量较雄厚。医院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骨科质控中心、胸外科质控中心、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目前已获批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骨外科、泌尿外科、临床遗传学实验室),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5个(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医学检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专)科12个(骨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康复科、健康管理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形成了省、市级重点学科群和一批特色专科。

  五、人才培养

  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70余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余人。其中,医院首席专家、大外科主任兼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加大人才内培外引力度,启动实施青苗/培优/攀登人才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学历水平,制定《在职人员国内攻读更高学历学位管理规定(试行)》,加大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引进,已成功引进消化内科、检验科、妇产科、肿瘤科、超声医学科、中心实验室等科室负责人。对引进人才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医院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体系。

  六、科研教学

  近年来,科研氛围和科研意识逐步增强,科研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获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各类出版专著8部。发表科技论文3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7.604,累计影响因子370余分。组织鉴定科技成果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1项。获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1项。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技术推广,获批四川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为大学临床医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达教学相长,目前拥有高校教师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扩大临床医学本科招生规模,提升教学质量。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与上线率连续3年在学校排名第一,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项。

  七、医疗服务

  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理念,对医院门诊大楼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于2017年10月投入使用。新门诊按照专科特色统一规划,成立了眩晕联合门诊、国家标准化代谢管理中心,并将功能检查科室集中设置,门诊布局得到优化,诊室布局更加合理。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引进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终端近20台,实现办卡、费用查询、检验报告打印等多项功能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医院各功能科室间的物理距离。推行多种预约方式和缴费支付方式,缩短病人非诊疗环节等候时间。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增添多种便民服务设施,配置了休闲座椅、门诊咖啡屋、液晶显示屏,配备中央空调、健康宣教栏等设施,提供温馨、专业、人文服务。四是积极开展专病专科门诊,增开神经与发育行为门诊、妊娠合并症(远程)门诊、胸痛门诊及6个专科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静疗护理门诊、婴幼儿喂养与发育咨询门诊、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肺康复护理、糖尿病护理门诊)等,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病患。深化护理研究中心、护理技能与沟通中心、护理职业形象培训中心和后备护士长培养机制、护理导师培养机制、专科护士培养机制建设,制定《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等并落实;成功举办“提升护士人文修养,丰富优质护理内涵”等3项国家级护理继教项目。为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护理礼仪中心与7家医联体单位举办“内塑专业素质,外展职业形象”为主题的“护士职业形象展示赛”,充分体现了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团队的专业示范作用。创新设立“爱心照护志愿岗”,更人文的为门急诊病人提供导诊咨询、取药、护送检查、取送检验报告等服务,为住院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护等服务。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标准,按病种编写《患者随访工作手册》,建设“521”优质服务距离标准。

  八、健康列车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康”发展理念,响应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号召,针对西南山区铁路点多、线长、面广,沿线广大职工家属存在体检难、就医难,许多偏远站点的职工无法获得规范的健康保障的现实问题,与成都铁路局联合开行了全国首列“医疗列车”,打造移动三甲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医疗列车按照现代医学健康新概念的内涵,为铁路沿线职工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宣教、健康维护、门诊诊疗、医疗巡诊、应急救援和保障等专业服务,还可开展简易手术和远程会诊。2017年,国家卫健委领导来蓉调研,强调要发挥成都“一人一车”优秀典型影响力,大力宣传医疗列车;原四川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沈骥一行调研医疗列车,强调医疗列车要为建设“健康四川”做出更大贡献。2017年9月,医疗列车获全国36家之一、全省唯一“人文爱心科室”荣誉称号。2018年,医疗列车参加2018年度四川省卫生应急演练实训汇演,纳入了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2019年,医疗列车参加了由医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及综合保障演练;2020年,医疗列车更名为健康列车;2021年10月,健康列车参加2021年川渝卫生应急暨国防动员联合演练,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21年5月,开展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成昆行”为主题的“学党史、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康列车开到大凉山深处喜德县尼波镇,为约2000名彝族同胞提供健康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被CCTV-1《新闻联播》、CCTV-13《朝闻天下》、CCTV-1《晚间新闻》等央视媒体报道。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医院作为成都市市属唯一一家大学附属医院和成都市北部区域的医疗中心,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学科为龙头、医疗为核心、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动力、人文为精髓、服务为特色、创新为驱动,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附属医院而努力奋斗!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五官科建科于上世纪50年代。过近20年发展,目前开放床位40张,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共14名医师。其中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职医生中近70%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全科有10名医师具备教师资格并参与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科室年门急诊量近30000余人次,年住院患者1500人次左右,年手术量1000余台次。科室于2012年确立为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联合神经内科成立省内首家"眩晕疾病诊疗中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室已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亚专业齐全、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临床诊疗中心和专科人才培养基地。科室已建立耳科、鼻科、咽喉嗓音、头颈肿瘤及睡眠鼾症障碍等五个亚专业组。开展业务及诊疗范围囊括耳鼻咽喉及头颈部常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以头颈部肿瘤(包括甲状腺、腮腺)手术治疗(晚期功能重建及综合治疗)、眩晕耳鸣耳聋等耳内科疾病诊治、咽喉反流疾病及嗓音疾病诊治及睡眠打鼾综合治疗为技术特色和优势,其学术、技术水平居省内先进。科室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设施,包括1.德国wolf及stroz高清鼻内镜、耳内镜、喉内镜(直达喉镜、纤维喉镜、动态喉镜)诊疗系统,日本Olympus电子鼻喉镜系统,德国ATOMS频闪喉镜及嗓音分析系统;2.隔音集成系统、丹麦Madsen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听力学检测仪器;3.手术室设备包括德国莱卡手术显微镜,美国美敦力手术动力系统,德国STORZ高清内镜成像系统,CO2激光,强生超声刀,美国施乐辉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等。学科带头人情况简介2018年,医院人才引进魏雪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术带头人(图5),从此科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魏雪梅主任医师承担多项学术团体职务,在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界有较高威望,并在学科发展建设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一定成就。一、设备设施改善魏雪梅主任作为人才引进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后,大力推进科室设备设施改善,3年内完成高清内镜系统升级换代,配置频闪喉镜及嗓音分析系统,引进低温等离子手术消融系统,手术器械更新换代工作,使科室业务范围及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二、业务技术提升1.鼻内窥镜手术:在魏雪梅主任带领下,目前已开展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的修补、后鼻孔闭锁成形术、视神经减压、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切除、前颅底肿瘤切除等高难度四级手术。2.耳显微手术:我科除了常规开展在耳显微镜下开展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鼓膜穿孔修补、外耳道闭锁、耳硬化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外,还在自体骨/人工听骨置入及听力重建手术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3.睡眠呼吸障碍(鼾症)诊治:由我科牵头组建了睡眠疾病MDT团队,规范开展整晚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结果分析工作,采取多重治疗措施,尤其在儿童鼾症方面,有着丰富的多学科诊治经验,并取得良好口碑和成效。4.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科室引进魏雪梅主任后,填补了科室在头颈肿瘤治疗邻域的多项空白。除常规开展包括甲状腺、腮腺、颌面外科、侧颅底肿瘤以及喉癌、喉咽癌等头颈肿瘤外,还开展了带蒂/游离肌皮瓣等高难度手术,进行术区修复重建,不仅提高了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社交需求。获得广大患者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良好口碑。5.眩晕、耳鸣、耳聋、咽喉嗓音疾病等慢病的综合治疗:我科于2017年联合神经内科成立省内首家眩晕疾病诊疗中心,能对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等眩晕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和精细个体化治疗。借助先进的频闪喉镜和嗓音分析系统,能客观准确分析咽喉嗓音疾病并给予嗓音训练治疗指导。三、人才建设及亚专业建设发展魏雪梅主任目前担任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多个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职务。我科目前有医生14名,人才储备及梯度较为合理。和省内如华西医院、国内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人才合作及技术交流,长期安排医生进行长期进修学习,以达到更好的人才和知识储备。同时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们也很重视规培生的培养工作,目前已有10余人顺利完成规培,其中特别优秀者已留院工作。科室已建立耳科、鼻科、咽喉嗓音、头颈肿瘤及睡眠鼾症障碍等五个亚专业方向。已在医院内率先实施医疗组长负责制,将临床业务、科室管理、科研教学工作包括绩效分配落实到各医疗组,科室管理方式及理念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四、科研教学工作突破在科研与教学方面魏雪梅主任一贯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魏雪梅主任到院后担任成都大学及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科室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项目负责人:魏雪梅教授)、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一项(项目负责人:兰德副教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两项(项目负责人:魏雪梅教授),院级科研项目两项(项目负责人:魏雪梅教授、兰德副教授)。3年内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同时,派出专业骨干到国内或国外进行科研教学方面进修学习,并联合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及四川音乐学院开展嗓音疾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年来科室在各学术团体新近增加委员任职10余人次,大力推动了科室的学术技术发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声明:本网站登载内容出于传递健康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医生确认信息为准。我们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侵权联系QQ:4254001)
copyright © 2020-2024 好梦鼻炎网 https://www.ycjznk.com/ 青岛龙孕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