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74年,系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历经四十八年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的大型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6亩,职工3900余人,分为茂源南路综合院区和文化路妇女儿童院区,综合院区编制床位2500张,妇女儿童院区规划床位600张,设有三、四级临床学科44个,医技科室12个。2021年,门急诊量231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人次,手术6.1万余台次。医疗辐射人口3300多万,年服务患者总量位居川东北5市第一位。
2018年,入选国家发改委立项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工程,获批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用于脑血管疾病诊疗能力提升。2021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拟投入2.5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医疗设备配置、提高远程诊疗水平等。2021年12月,医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国家层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依托重大项目,医院将全面建成省域内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示范中心、高层次的卫生人才培养中心与高水准的科研创新驱动中心。
医院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市医疗质控(分)中心。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省厅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3人,省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0余人,博士、硕士950余人。
医院配置了川东北区域唯一的达芬奇第四代手术机器人、医用回旋加速器、医用直线加速器以及PET/CT等医疗设备。以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层次专业团队、高端设施设备支撑高技术诊疗项目,率先开展了人类辅助生殖AIH技术、腹腔镜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MRI介入术、造血干细胞移植、腹腔镜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脊髓内肿瘤切除术、帕金森病深部电极植入术、主动脉全腔内修复术、肿瘤消融治疗术等多项国内领先、区域空白的医疗新技术。
近年来,医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56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华夏医学科技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5个学科进入复旦排行榜西南片区专科声誉榜提名,3个学科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名单,医信天下互联网医学标准委员会《2021中国地市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全国第4、西南地区第2,23个学科入围全国前列,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在医院建立首个院士工作站,2020年获批南充市市级院士工作站,2021年完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签署“共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外科数字医学中心、数字化手术室示范样板和示教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战军签订“中国科学院纳米药物建制化项目合作协议”。通过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新格局,助推高新技术在属地的产业化布局。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全年承担理论课21614学时,见习10000余学时。临床医学、眼视光学进入国家一流专业目录。围绕新医科发展的新内涵,提前布局医防结合、医工融合的孵育方向。强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技能考试基地建设,以创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导向,统筹规划临床技能中心、实验教学大楼、全科医学楼、科教中心功能布局,整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执业医师考试等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训及考核共享一体化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AI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管理为主线,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平台为通道,数据中心为支撑,互联网医院为拓展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智慧服务便民惠民,智慧医疗提质增效,智慧管理精细规范,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区域辐射信息化服务,支撑医院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老年医学、姑息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卫生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实现优质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医院2018年获得四川省智慧医疗服务示范单位称号,2019年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四级标准测评,2020年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标准测评。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医院先后派出两批次30名医护队员驰援武汉,援湖北期间累计治愈出院患者330人。派出2名检验医师赴京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在最短时间内先后完成后备定点医院、负压隔离病房、规范化发热门诊的建设,及时为患者提供符合院感流程的救治场所,为区域内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称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等个人荣誉称号。
医院积极推动甘孜县南多乡卓依村、俄绒村的乡村振兴以及凉山州美姑县艾防工作。先后选派3名驻村第一书记、4名驻村干部、300余名对口支援人员,全力打造、持续践行以“党建引领、健康兜底、产业助力、教育为本”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防艾攻坚“川北医模式”。连续三年在省卫生健康委驻村帮扶考核中获评第一等级。对口支援四川省内数家医院并助其中3家市、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二甲医院。
医院凝心聚力推进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后派出13名医疗队员援助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瑙鲁。医疗队员肩负党和国家重托,用仁心、博爱、勇气、担当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医院和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队承派单位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队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74年,系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历经四十八年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的大型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6亩,职工3900余人,分为茂源南路综合院区和文化路妇女儿童院区,综合院区编制床位2500张,妇女儿童院区规划床位600张,设有三、四级临床学科44个,医技科室12个。2021年,门急诊量231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人次,手术6.1万余台次。医疗辐射人口3300多万,年服务患者总量位居川东北5市第一位。
2018年,入选国家发改委立项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工程,获批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用于脑血管疾病诊疗能力提升。2021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拟投入2.5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医疗设备配置、提高远程诊疗水平等。2021年12月,医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国家层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依托重大项目,医院将全面建成省域内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示范中心、高层次的卫生人才培养中心与高水准的科研创新驱动中心。
医院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市医疗质控(分)中心。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省厅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3人,省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0余人,博士、硕士950余人。
医院配置了川东北区域唯一的达芬奇第四代手术机器人、医用回旋加速器、医用直线加速器以及PET/CT等医疗设备。以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层次专业团队、高端设施设备支撑高技术诊疗项目,率先开展了人类辅助生殖AIH技术、腹腔镜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MRI介入术、造血干细胞移植、腹腔镜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脊髓内肿瘤切除术、帕金森病深部电极植入术、主动脉全腔内修复术、肿瘤消融治疗术等多项国内领先、区域空白的医疗新技术。
近年来,医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56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华夏医学科技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5个学科进入复旦排行榜西南片区专科声誉榜提名,3个学科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名单,医信天下互联网医学标准委员会《2021中国地市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全国第4、西南地区第2,23个学科入围全国前列,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在医院建立首个院士工作站,2020年获批南充市市级院士工作站,2021年完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签署“共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外科数字医学中心、数字化手术室示范样板和示教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战军签订“中国科学院纳米药物建制化项目合作协议”。通过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新格局,助推高新技术在属地的产业化布局。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全年承担理论课21614学时,见习10000余学时。临床医学、眼视光学进入国家一流专业目录。围绕新医科发展的新内涵,提前布局医防结合、医工融合的孵育方向。强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技能考试基地建设,以创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导向,统筹规划临床技能中心、实验教学大楼、全科医学楼、科教中心功能布局,整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执业医师考试等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训及考核共享一体化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AI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管理为主线,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平台为通道,数据中心为支撑,互联网医院为拓展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智慧服务便民惠民,智慧医疗提质增效,智慧管理精细规范,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区域辐射信息化服务,支撑医院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老年医学、姑息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卫生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实现优质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医院2018年获得四川省智慧医疗服务示范单位称号,2019年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四级标准测评,2020年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标准测评。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医院先后派出两批次30名医护队员驰援武汉,援湖北期间累计治愈出院患者330人。派出2名检验医师赴京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在最短时间内先后完成后备定点医院、负压隔离病房、规范化发热门诊的建设,及时为患者提供符合院感流程的救治场所,为区域内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称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等个人荣誉称号。
医院积极推动甘孜县南多乡卓依村、俄绒村的乡村振兴以及凉山州美姑县艾防工作。先后选派3名驻村第一书记、4名驻村干部、300余名对口支援人员,全力打造、持续践行以“党建引领、健康兜底、产业助力、教育为本”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防艾攻坚“川北医模式”。连续三年在省卫生健康委驻村帮扶考核中获评第一等级。对口支援四川省内数家医院并助其中3家市、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二甲医院。
医院凝心聚力推进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后派出13名医疗队员援助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瑙鲁。医疗队员肩负党和国家重托,用仁心、博爱、勇气、担当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医院和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队承派单位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队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